坐实强生超越美敦力夺回榜首史赛克G
年的特殊性,在于后疫情时代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交织,全球医械巨头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带动了全球医械榜单的巨变。
年,美敦力超越强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随后的7年里,美敦力稳坐第一宝座。
但在上半财年,情况变了。
强生凭借+10%的增长,超越雅培、美敦力,重回全球医械第一的位置。美敦力财年区间不同,在其上半财年区间里,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四大业务全线下滑。
史赛克、GE医疗则分别通过+12%以及+8%的高增长,各自向上跃升1位,分列第5、第6。
新冠检测的需求的急剧消失,直观地呈现在雅培、西门子医疗、碧迪医疗、罗氏诊断的财务数据之上。曾经通过新冠检测获得的营收越多,如今的业绩增长压力就越大。
飞利浦与波士顿科学业绩增长也相对亮眼,分别+9%、+12%,稳定在第9、第10。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凸显,加码投资、创新合作,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有四家企业直接披露了中国数据。在这些跨国企业中,西门子医疗占据中国医械榜首位置。
01强生第一,GE医疗跃升
上半财年,医械TOP10的业绩中,保持增长的有五家——强生、史赛克、GE医疗、飞利浦、波士顿科学。强生集团有三大业务——制药、医械、消费者健康。近年来,强生集团持续向医疗领域聚焦。今年5月,强生分拆的消费者健康全资子公司Kenvue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半年,相较于强生制药+3.7%的增长,强生医疗科技(强生医械的品牌名称)显然更为出色,营收同比+10.1%至.69亿美元,在强生集团总营收中占比30%。
强生也借此以强势增长超越美敦力和雅培,一跃成为全球医械领域第一。▲强生医疗科技的细分业务领域(来源:财报)具体来看,强生医疗科技主营四大业务——外科手术、骨科、介入解决方案、眼科,分别占据强生医疗科技总营收的33%、30%、20%、17%。
其中,
外科手术、骨科、眼科三大业务增长保持在3%-4%。骨科的膝关节业务在国际市场上营收-5.1%,强生财报表示受到中国带量采购的影响;眼科的手术业务则在美国市场上呈现下滑(-3.5%)。其他细分业务在各大市场保持增长。今年3月6日,据外媒报道,强生集团内部传出将对骨科业务进行全球重组——将运动医学产品与创伤和四肢业务重组,还将在全球裁员至少人。3月9日,强生医疗宣布对其手术机器人业务进行裁员,影响超人。介入解决方案营收则+45.8%,一骑绝尘。除了靠原有业务高增长(如电生理营收+16.2%)外,并购是介入解决方案超高增长的一大因素。年11月,强生亿美元收购人工心脏制造商Abiomed,以巩固其心血管设备业务。在上半年财报中,Abiomed作为介入解决方案的单独业务列出,贡献了6.55亿美元的营收。史赛克在上半财年营收97.74亿美元,同比+11.5%。近3年来,史赛克的排名持续上升,年排第9,年第8,年第6,年上半年跻身第5。
史赛克主营两大板块——手术和神经技术业务、骨科和脊椎业务,各占总营收的57%、43%。
其中,手术和神经技术营收55.50亿美元,同比+11.6%。除了神经血管业务下滑2%之外,其他四大细分业务(医疗器械、仪器、内窥镜、神经颅脊)均保持9%以上的增长,医疗器械(Medical)以+21.7%的高增长成为强力驱动。年Q1开始,史赛克将其OtherMedSurg和神经技术整合到内窥镜业务中。
骨科和脊柱营收同比+11.3%,所有细分业务均保持正向增长。膝关节、髋关节、创伤与四肢都保持双位数高增长。
GE医疗在今年1月4日正式完成从GE医疗的拆分计划,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迎来新生的GE医疗在上半年也交出了漂亮的业绩报表,营收95.24亿美元,同比+7.9%。增长使得GE医疗超越碧迪医疗、史赛克,跃居全球医械TOP5。
具体来看,GE医疗主营四大业务——影像、超声、生命关爱、药物诊断,分别占据GE医疗总营收的54%、18%、16%、12%。
GE医疗的四大业务均保持增长。其中,包括对比剂和放射性药物,以及加强影像诊断在内的药物诊断业务,增速最高(+17%);超声业务增速最低(+4%)。飞利浦医疗业务(仅考虑诊断治疗和互联关护业务)营收66.73亿欧元(74.06亿美元),同比+9.1%。仍然排位第9。飞利浦医疗的两大业务——诊断与治疗、互联关护分别占比飞利浦医疗业务营收的62%、38%。其中,诊断和治疗业务营收+12.3%。得益于供应链的持续改善,超声和图像引导治疗的两位数增长,以及诊断成像的中位数增长;北美、西欧和中国的贡献强劲;上半年包括万欧元的重组成本,主要与裁员有关。
备受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