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随者到挑战者,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正

编辑

虞尔湖

出品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来,围绕“医疗新基建”的系列政策陆续发布,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这对于正在加速进行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消息,毕竟这些政策涉及到一个拥有近亿元规模的大市场,并且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排名与座次。

政策东风已至,能切多大蛋糕全凭实力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强医疗体系建设,但医疗资源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依然客观存在,例如用于重症救治的ICU资源缺口较大,国内每千人拥有的医疗床位数为6.7张,而每10万人所拥有的重症医疗床位数尚不足4张,在国内医疗医院,ICU科室的床位占比约为4%,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通常为15%。

现在最新政策要求各地要将综合能力强、医院医院,医院的ICU床位占比要达到总床位数的10%,在添加床位的同时,也需要增购相应的诊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仪器,目前这些设备都可以采用性能不错的国产设备来代替,对应的供应商有宝莱特、鱼跃医疗、迈瑞医疗等。

ICU的例子还只是近几年政策扶持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去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医疗建设水平的制度规定,涵盖了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诸多环节。

在办法细则落地落实、配套资金陆续到位以后,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新基建工程也由此而拉开帷幕,据测算,仅相关项目的财政拨款总金额就可达亿元,医院为之而投入的配套资金,所以蛋糕很大,企业怎么切?能切多少?还得各凭实力说话。

近几年在医疗器械市场,国内企业在技术领域方面的进步可谓是有目共睹,不少高端产医院和海外市场,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份额也大有迎头赶上之势。

从以前的群众演员,到露脸有台词的配角,再到如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国内企业担纲的戏份是越来越重,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下一部国产大片中担纲主角,届时重要医疗设备长期被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西门子等少数国外企业所主导的局面也将逐渐成为历史。

虽然政策很给力,但那毕竟只是外因,企业的努力才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面对处于不断扩容之中的医疗设备大市场,企业还需要紧盯政策导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方能实现在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层面的持续突破。

而一旦突破成功,那么企业将会获得超乎想象的丰厚回报,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不仅可租可售,而且企业还能通过卖耗材与提供服务来扩大营收、增加利润。

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售价在万至万美元之间,其出品方直觉外科公司年收入约57.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1%,净利润约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1%,这当中仅耗材收入就占了公司总营收的近60%,其中的利润空间可见一斑。

从亦步亦趋到独树一帜,全球高端市场也有了中国玩家的一席之地

医疗器械大致可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手术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设备3类,其中医学影像设备又以彩超、内窥镜、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等影像诊断设备为主。

目前在彩超这个细分领域,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等企业已经实现了从奋起直追到并驾齐驱,尤其是迈瑞医疗,无论是市值还是收入规模,它都是A股医疗器械板块当之无愧的“一哥”。

公司十年前通过斥资1.05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Zonare切入了彩超赛道,在消化先进技术和对自研成果升级迭代的基础上,推出了国产高端彩超Resona7。

开立医疗最早于年推出了S50彩超系列产品,此后平均每隔3年左右就会推出新一代的超声平台系统,目前公司的主力产品为S80和P80系列超高端彩超,前者可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病情扫描,后者是专业的妇科用超声设备。

今年2月开立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的S90Exp系列产品获得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上市批准,中国“智”造能够扬帆远航,进军海外市场,无疑是国产技术在高端彩超领域获得大跨度突破的最好印证。

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领域,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西门子3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在70%左右,国产品牌中实力最强的是联影医疗,占据了十分之一强的市场份额,公司的产品先后进入了国内医院和50多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去年前3季度,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也从年同期的6.3%猛增至12.6%,直接翻了一番。

在前不久举行的年欧洲放射学大会(ECR,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放射学会议)上,联影医疗发布了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核磁共振系统uMRJupiter,从1.5T时代的跟随模仿到如今的后来者居上,联影已经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初步具备了与跨国巨头同台较量、同台竞争的实力。

PET主要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早期病理诊断,与CT、MRI并称为医学影像“三大件”,顾名思义,PET/CT是将PET和CT两种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它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在精准诊疗、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PET-CT的出现可以说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个技术里程碑。

近十年来锐世医疗、东软医疗、大基康明等企业先后入局该领域,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同样是在年欧洲放射学大会上,联影医疗展示的Total-bodyPET-CTuEXPLORER探索者受到了与会各方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5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