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发到制造外资企业不做过客人才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荷兰皇家飞利浦已深耕中国市场近40年,中国的人才、技术优势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加速度”,也成为企业持续投资中国的新动力。

在飞利浦苏州医疗影像基地的研发实验室,总工程师是从事磁共振研发相关工作超过30年的行业专家扬·埃格蒙德,之所以来到中国做技术支持,正是因为中国早已从公司眼中的“消费大市场”变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而这个转变离不开中国科研人才的持续壮大。

飞利浦苏州医疗影像基地的科研人员,从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如今将近人,其中,超过一半的成员拥有硕士、博士学历。一条生产核磁共振仪器核心系统子部件的产线就是由这些研发人员自主创新打造的。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磁共振研发部高级研发总监曾克秋:相比10年前或者20年前飞利浦使用的机器,这个机器能达到更高的图像清晰度。借助于中国本土的人才技术优势、工业供应链的优势,这条产线是由中国团队从零开始自主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的。

氦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医疗行业一直以来消耗着大量的氦气资源。其中,每台核磁设备就需要消耗升液氦,且需要定期补充。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飞利浦将每台设备的液氦容量降至7升,而苏州已经成为这款产品研发和制造的重要基地,预计今年的产能将增长%。

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刘令:团队在中国参与了全球所有机型的研发,我们也加大投入中国本土化生产的进程,到现在已经实现全部产品超过95%的部分在中国本土生产。

目前,飞利浦苏州医疗影像基地贡献了飞利浦全球CT产量的2/3。未来,公司还计划将更多的高端系统产线在中国落地。

不做“过客”外资企业持续推进人才中国本土化

强大的人才保障、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中国成为飞利浦产品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除了科研人员的持续迭代,飞利浦还在供应链和全球大市场的拓展上挖掘更多中国人才。

卢晓红是飞利浦苏州医疗影像基地CT全球供应链的高级总监,20年前,她还只是飞利浦供应链团队中一名普通的计划员。如今,她不仅掌管着飞利浦在中国最大工厂的供应链团队,还是公司在以色列、波兰、美国CT供应链的团队负责人。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CT/AMI全球供应链高级总监卢晓红:一些关键元器件原来是由以色列供应的,我们通过了一些技术转移、研发创新,在中国本土建造了自己的制造中心,这样的全球背景之下,把整个能力中心建在中国,不仅仅制造,还有供应链,包括一些关键的领导位置也会放在中国。

飞利浦大中华区的掌舵人,以往一直由外籍人士担任,今年7月,刘令成为公司历史上首位担任这一职位的中国人。

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刘令:我刚刚加入公司时,公司所有的高层都是外国人,但是现在我的高管里面90%是中国本土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个背景之下,我们雇用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一直要成为一个本地化的公司,而不是“路人”和“过客”。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同比增长11.4%;今年上半年,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7.5%,行业增速居前;此外,多个外资医药企业从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都转向中国本土化发展,推动在华医药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全球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FDICI)》报告显示,中国已从年的第七位跃升至第三位。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强:从一般的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跨国公司都会在本土市场进行先行试验,然后再把新产品扩散到全球市场。近年来,我们看到这个形势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跨国公司把研发中心放到中国,因为我们的数字化程度、相关基础设施走在了世界前列,为领先市场的拓展、技术的迭代,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另外,管理人员,包括技术人员中国本土化逐渐成为大趋势,对外企拓展本地市场会有非常大的助力。

(央视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