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中国年轻医生报告赋能年轻医疗专业
作为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人口增长、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的日益疲软。在这一背景下,医生的角色越发关键。一方面,医生承担着保卫大众健康的使命;另一方面,医疗技术、设备等创新科学的迭代中,医生既是研究者又是临床实践者,他们所承担的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领路人角色。
年,钟南山、张文宏、李文亮、张笑春等一批医生在疫情中脱颖而出,也让大众对医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大众有了紧密的关联,其中,不乏许多年轻的医务工作者。
这些加速医疗转型的关键人群对自身工作环境如何看待?他们拥有怎样的特质?对更具未来感的医疗健康服务有怎样的期许和体验?企业应该如何赋能年轻医生以满足未来医疗健康需求?
年年初,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发布了一份《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以下统称“报告”)试图解析这些问题,这也是其第5年推出相关报告。最新的报告以此前多份报告为基础,研究了40岁以下专业医疗人士的期望和体验,以及如何为他们赋能。
作为全球首个此类别的调查,报告以下一代医疗专业人士的见解为特色,他们将构成未来20年医疗健康领域的主要力量。研究探讨了他们对技术、培训和工作满意度的看法,以及他们作为医疗专业人士的真实经历。来自15个国家的名40岁以下、且已完成其首个医学或护理学相关学位的医疗专业人士(以下统称“年轻医生”)参与了这一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大背景,第一财经和旗下研究院与飞利浦进一步针对中国年轻医生展开调研,最终双方联合制作和推出了更具本地实际指导意义的中国版“年未来健康指数”白皮书。
PART—A
他们准备好了
报告指出,中国年轻医生比其他国家的大多数同行在改善医疗健康环境方面做的准备更加充分。他们对非临床技能的上手能力和对价值型医疗模式(以较低成本提高医疗护理途径并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医疗健康体系)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平均水平高。
调研中,40%的中国年轻医生对价值型医疗了解颇多。反之,在临近的日本,97%的年轻医疗专业人士对此了解十分有限或根本不了解。在美国,这个比例达到了?83%。
报告认为,中国持续增长的主要领域是对数据的使用,这一情况将随《“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发展不断优化,不断改善。而中国年轻医生在和多个其他国家同行相比下,在技能、知识和数据使用等维度方面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
技能方面,除了对非临床技能的上手能力方面表现出色,许多中国年医院和日常实践中为继续进修提供了机会;知识方面,医院相继向价值型医疗模式迈进,但也有中国年轻医生表示,医院或诊所目前的指标依旧是基于数量的,而非基于价值;数据方面,国内年轻医生拥有广阔的发展机遇,包括使用数据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不过,数字化患者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全面性是中国年轻医生希望改进的关键领域。
医院血管外科科室副主任董智慧形容他印象中的中国年轻医生:“好学、勤奋、活泼开放,相较老一辈的医生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上会更多更?快。”
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于红肯定了董智慧的观点,同时也表示,当下的年轻医生专业基础非常好,第二语言表现突出。
报告的一项核心数据显示,82%的中国年轻医生认为其所接受的医学教育能够完全或在某种程度上为新技术的实施和采用打下基础,在医院或实践中提高效率方面,这一比例则达到79%。而接受调研的15国平均值在上述两项中的比例分别为57%和51%;在数据分析与解释、意识的建立/推动两项指标中,分别有61%和60%的医院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继续教育。这两项指标的15国平均值分别为42%和?44%。
数据清晰地展现出,中国在培养年轻的医疗专业人士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或者也医院在为大多数关键非临床技能提供继续进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是人口大国,治疗患者的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因而对医生的要求更高。医院星期一上午就看50个病人,无形中让医生必须学习完成诊断治疗。医生主观上努力,国家快速发展,对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董智慧认为,“从客观、主观再到宏观环境都十分重要。国家投入增加是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于红对于报告中将非临床单独作为指标的做法并不认同。她认为科研和临床是不分家的,科研能力强的医生临床能力会更强,两者相辅相成。医生做科研正是为了把临床做得更好,它是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并证实,再把科研的结果用于临床。
PART—B
科技赋能年轻医生
医院丰富且较为领先的教育及培训经历,让他们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AI)、先进的医疗设备等创新科技具有更大的包容度。
报告强调,中国年轻医生将持续在利用科技改善中国医疗健康系统方面探索价值。不过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国年轻医生比其他国家大多数同行更愿意接受科技,但仍有机会发挥其最大潜?力。
数据显示,74%的中国年轻医生使用数字健康技术与患者进行更多沟通;71%的中国年轻医生认为数字健康技术将改善患者体验;70%的中国年轻医生认为数字健康技术是一种能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
上述指标对应的15国平均值分别为:64%、74%和79%。
显然绝大多数医生都认可科技能够改善患者医疗护理方面的作用。不过,在美国和日本调研的样本中,医生对使用健康技术方式与患者进行更多沟通方面,比例不及中国医生的一半。
中国医生认为,数字健康技术可能会提高他们为患者带来更好体验的能力。
“放射科的技术迭代正是基于设备更新,新的设备落地往往是因为它解决了老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医生则是在技术和设备的更替中同步学习。”于红说,目前AI技术在她所在的放射科,应用已经常态化。以肺部2至3毫米的结节为例,AI可以协助医生筛查出所有的病变,再由医生判断疾病情况。医生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患者也可以更快了解疾病情?况。
“医院,每个放射科医生平均一天要写份报告,而以前写一份报告的时间是10分钟,现在1至3分钟就可以完成。患者端,则是从以周为单位的等待时间变成了以小时为单位,急诊患者24小时内可拿到结果,在门诊也仅需要48小时。”于红表示。
于红的观点表明,像她这样的医疗专业人士认可科技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报告还指出,中国年轻医生认为科技是简化流程和减少压力的有效途径。比例上,78%的中国年轻医生认为正确使用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74%的人期望采取正确技术来减轻压?力。
“年轻医生通常难以胜任传统手术。操刀大手术,医生至少要有十年以上临床经验,但进入微创手术时代,手术时间缩短为传统手术的1/4,年轻医生经过一两年的临床就可以上阵了。手术微创化,简便和可行性就会上升,也更容易惠及更多患者。”董智慧认为,在血管外科领域,从传统手术迭代到微创手术,正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
变化不仅发生在中国,远在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解剖病理学家Juan?Antonio?Retamero也经历了数字化变革。
Juan?Antonio?Retamero透露,他所经历的病理科进入数字化发生在年。当时,他所在的西医院是欧洲乃至全球为数不多早早将数字病理技术引进实验室的机构。在数字病理实验室中,所有的组织病理学病例都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诊断,不再需要显微镜了。
“组织病理学是检查组织样本,以确定疾病是否存在及其发展程度,例如癌症。组织经过处理,切成薄片,放在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由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检查。病理学家是确定疾病如何影响身体组织的医学专家。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相当复杂,有多个步骤。”Juan?Antonio?Retamero认为,在实际的情况中,有一些实验室缺乏对某一疾病类型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病理学家。这导致有些病例必须向异地的专家咨询,组织样本也必须运往异地,这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延误。但数字病理学大大改进了这一过程,并医院之间的合作创造了机会,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报告显示,在接受调研的国家中,中国在接受新技术方面的意愿排行第一。95%医院愿意接受并采用新科技。这种意愿比包括日本(58%)和美国(86%)在内的大多数其他接受调研国家的同行都高。
中国致力成为医疗健康科技应用和实践的全球领导者。不过,调研也指出,系统和平台之间缺乏互通性是中国进一步应用和实践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医院中使用技术手段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与预算约束(39%)所占比例相当。
此外,相比于大多数接受调研的国家的同行,中国年轻医生认为远程医疗是未来五年内改善患者医疗护理的关键数字健康技术。他们还认为,人工智能(AI),尤其是集成诊断功能对于改善未来五年的患者医疗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PART—C
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
中国的医疗健康体系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体系之一。中国年轻医生需要为大量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而数量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压力水平,进而将其推向辞职。
于红指出,她所在放射科平均每一天需要接待位病人,而分摊到每一位医生,每人每天至少有份报告需要撰写。同时,学位、职称都需要不断更新。行业科技的迭代,也要求医生不断精进。
报告认为,中国年轻医生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尤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