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资本师帅投资人视角下的消费科技品牌全
12月27日,36氪·硬氪在深圳前海召开了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大会。本次大会邀请了行业大量一线品牌、投资机构、科技公司、专家学者,共设立13个主题演讲、3个圆桌。主题涉及线下渠道搭建、产品力打造、品牌启动、用户互动、硬件供应链管理等等。
当日,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师帅进行了《投资人视角下的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机遇》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内容:
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师帅
大家好,感谢36Kr的邀请,今天我将从投资人的视角给大家分享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的潜在机遇。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消费科技品牌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潜在机遇;二是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潜在发展战略;三是资本如何更好助力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发展。
首先,在当前全球市场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阶段下,消费科技领域是国内品牌全球化的“排头兵”。
从历史经验角度来看,在各类全球品牌价值强榜单里,大部分东亚国家的上榜品牌都属于消费科技领域,这里面包括消费电子、家电、汽车等行业。背后的逻辑也比较简单,在依靠制造业起家的经济体中,偏功能属性品类会优先发展出来,有精神和文化属性的品类发展周期要更长。
而从资源禀赋角度来说,我们目前至少有以下4个方面的优势及红利去持续助力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的发展:
1.供应链优势: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丰富的产能和最具柔性的供应链能力;
2.工程师红利:我们拥有千万数量级工程师、勤奋的工作文化和十分高效的迭代速度;
3.运营能力:国内渠道及商业模式的演变在全球来看是最快的,快速变化的渠道以及电商“卷王”环境培育出了强大的渠道运营能力,这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能够形成降维打击;
4.资本供给: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包括一级私募及二级市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本运作有着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当然在出海行业内交流时还经常有一个灵魂拷问,那就是已知国内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消费科技领域是一个完全属于国内成熟巨头的赛道,还是也有其他创业公司的机会?我们觉得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趋势下,创业公司一定存在大量的机遇,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国内很多消费科技品类还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品类的头部化还不明显,或者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没有那么稳固,所以头部企业做全球化的精力投入会受到限制,这也给了创业公司一个时间窗口;
2.国内消费科技行业的基础设施非常好,包括刚才介绍的供应链、工程师红利、渠道运营等,这些基础设施对创业者非常友好,进入门槛也降低很多,这相当于给创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加速引擎;
3.消费科技品牌对研发和迭代反应速度要求很高,我们相信创业公司还是能够找到巨头“灯下黑”的领域,从而抓住全球化过程中差异化的发展机遇。
其次,从投资人的视角,我们希望投资的企业有比较高的天花板,发展空间比较大,未来有资本运作和上市的潜力,因此比较看好有下面两类特征的消费科技品牌:
1.极致产品:例如大疆、苹果、戴森这类品牌,是靠颠覆式创新驱动极致大单品的商业模式,最后能够形成非常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品牌,用户对品牌和产品有非常强的“信仰”。但这种类型的公司不多,一方面要有定义极致产品能力的创始团队,另一方面也需要比较大的技术或产业红利背景。
2.效率矩阵:是做多品类/产品的矩阵组合,它要有极致的效率体系以及一体化经营的能力,背后则是强大的组织力支撑,围绕场景化解决用户的各种需求痛点,最终形成用户比较信任的品牌,这里面代表性的企业包括美的、飞利浦、以及我们投资的倍思科技等。
下面介绍一下,消费科技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潜在发展战略。
首先,消费科技品牌的全球化主要还是要提前做好战略规划。这里面的战略,是一系列能够帮助企业最终实现胜出的闭环系统,而不是简单的未来几年要完成什么业绩目标、做多少利润、开拓多少区域或者渠道,这些都是战略规划的构成要素,但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完整的战略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战略愿景、战略选择和战略实现。
1.战略愿景,首先得有一个比较宏大的愿景和目标,如果只是为了参与而参与,是比较中庸的愿景,这对于创业公司或者创新业务单元来说都是很危险的;
2.战略选择,就是品类、区域、营销及渠道等维度的组合,企业要基于目标业务区域非常有针对性和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和规划;
3.战略实现,即战略选择如何落地,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一套体系,企业要总结自身的核心能力,是否能够匹配上述战略选择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实现战略的路径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去支撑核心能力和实现路径。
今天时间有限,我更多的是抛砖引玉,所以仅从战略选择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战略选择的第一点就是品类选择。
我们过往投资看过很多项目案例,非常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品类决定成败”,选择要远大于努力,品类选择就是决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战场里战斗。战场不同,最终的战斗效率和战斗结果差别是很大的。
选品类要重视4个关键字:大、新、值、配。
大,代表这个品类空间是否够大,这里可以是超级大单品,也可以是关联度比较高的品类矩阵。简单的一个公式就是“市场规模x潜在市占率x毛利率”,核心还是看未来能否形成一个高利润体量的经营单元。
新,则是品类能否找到显著的创新点,进而取得差异化的机会,因为需要有足够的差异化特征才能够给新进入者提供机会。同时产品后端的技术得有较大的创新空间,能够给用户持续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个品类才有充分的纵深空间来发展。
值,表示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和价值,和市场已有产品相比能否为用户提供3倍乃至5倍以上的体验和价值提升。这里的用户价值,应该是用户真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106.html